• 推動“雙碳”目標落實,重點機構企業“合力”行動
    發布時間:2021-09-30 作者:巨能特鋼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3060”雙碳目標,關鍵是加快落實落地。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聯手主要企業發起的碳中和行動聯盟日前舉行首屆成員大會,率先在重點機構中形成倡議,推進行動,聯盟將整合行業和成員的優勢,推廣低碳新技術應用,服務社會的低碳生產和低碳生活轉型,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雙碳行動按下“快進鍵”

      今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交易正式上線,邁出推進“雙碳”目標的重要一步。數據顯示,到27日,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850.7萬噸,累計成交額4.2億元。

      隨著越來越多的交易主體納入碳排放交易,未來成交量將繼續放大。“國內市場要健康發展,還受限于三個方面:數據、技術和交易。”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主管合伙人張立鈞認為,數據是市場的基礎,在低碳技術、儲能等方面也還有待提升。

      啟動碳交易是用市場化手段來倒逼,而促進企業和機構的主動減排也較關鍵。當選首屆聯盟主席的上海環交所董事長賴曉明表示,碳中和行動聯盟正是圍繞“雙碳”目標搭建的一個各方相互協作、相互支撐的平臺。各成員將充分調動各自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有關“雙碳”政策的實施。

      這一行動聯盟目前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響應。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小全表示,碳中和聯盟成立來,聲勢不斷壯大,規模不斷擴充,40多家具有重要行業地位和影響力的企業成為新成員,眾多的企業和機構正在申請加入。

      據介紹,碳中和行動聯盟未來將在碳披露、碳中和目標和實施路線圖、資源、生產經營模式、技術應用、碳中和生態圈以及優秀案例推廣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推進低碳技術的發展,并打造低碳生活應用的場景。

      綠色金融已走在前列

      推進“雙碳”目標,離不開龐大的資金支持。事實上,“3060”雙碳目標宣布以來,已有大規模資金正向綠色低碳產業流動,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國內綠色金融的發展已走在前列。

      北京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表示,到今年年中,我國的綠色信貸余額已達到1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今年上半年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也達到3000億元,同比增長約180%,加上各類綠色基金相繼設立,綠色金融得到快速發展。

      目前不少機構都對推進“雙碳”目標所需的資金量進行了測算,總規模基本超過百萬億元。“未來三十年的綠色低碳投資累計需求將達487萬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比很多測算要高很多。”按照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的報告,馬駿表示,不同測算的缺口不一主要是口徑差別,不論這一數字多大,都顯示出碳中和對金融業帶來巨大機遇。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金融部副總經理王建宇也表示,中國銀行目前已設立綠色金融及行業規劃發展領導小組,在“十四五”規劃中,綠色金融將是中國銀行的重要戰略業務方向之一,并專門制定了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融資、綠色賬戶以及自身運營實現碳中和等方面積極推進。

      馬駿表示,目前綠色金融快速發展,一方面是“雙碳”目標的激勵,另一方面也是監管部門、機構共同推進的結果,后期還要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的標準,推動金融產品的創新,并加強國際合作,尤其是在標準和信息披露上強化合作。

      上海將出臺碳達峰行動方案

      作為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上海已明確提出到2025年前努力實現碳達峰,比全國“時間表”早5年,為推進這一目標,上海既有基礎也還在不斷發力。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鵬表示,目前上海正編制碳達峰行動方案,預計年底會出臺。依托全國碳市場,上海將會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交易中心、碳定價中心和碳金融中心。

      實現碳達峰,能源結構轉變是關鍵。據介紹,“十三五”期間,上海堅持碳排放總量與強度雙控,煤炭消費占比持續下降,天然氣消費占比穩步提高,光伏、風電等可再生清潔能源不斷發展,為實現碳達峰打下了較好基礎。

      按上海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上海天然氣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7%左右,同時發展太陽能、風電、氫能等非化石能源,擴大光伏,推進陸上風電,依托工商業建筑、公共建筑屋頂、產業園區等,實施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另外積極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燃料電池汽車達到萬輛級規模以上。

      程鵬表示,上海生態環境局下一步一是全力協助做好全國碳排放交易系統的建設和運維;二是深化碳排放交易權的交易試點,完善上海的配套方案,積極創新市場機制;三是推動碳普惠體系建設,爭取年底出臺相關政策;四是創新發展,加快建設上海國際碳金融中心。

      來源:新華財經

    分享到: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