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中的堅守
——公司職工高溫下堅守崗位側記
對于鋼鐵工人來說,夏季是一年中最煎熬的時節。入夏以來,生產車間的溫度節節攀升,滾滾熱浪將生產線包裹起來,酷熱難耐。各崗位員工戰高溫、斗酷暑,堅守一線,為生產順行保駕護航。筆者帶你走近生產崗位,來了解一線工人是如何在高溫下堅守的。
走進燒結機臺車區域,還未走近,一股熱浪瞬間襲來,烤得臉頰直發燙。在現場,平整的料面帶著火星從爐膛被臺車“長龍”緩緩送出,通紅的爐火也將整個廠房渲染得更加熱烈,看火工正蹲下身子一塊一塊仔細檢查臺車滾輪運轉情況。雖然是伏天,但他們每人都穿著統一配備的厚棉質工作服,一雙牛皮帆布高幫勞保鞋和冬天才能見到的加厚手套,這些都是為了防止燙傷。雖然炙烤的皮膚黝黑又紅熱,但卻沒能阻擋他們奮勇前行的腳步。
剛踏進高爐生產現場,一股高溫熱浪會迎面撲來,不到幾分鐘,保準讓你全身濕透。這就是高爐爐前工與1400多度的高溫鐵水“零距離”戰斗的地方。就在這炙熱的高溫環境下,這群爐前工人依舊需要身著厚厚的白色阻燃服、防護手套和高溫防護面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職責,把自己的辛勤汗水,揮灑在熊熊燃燒的高爐旁。
“阻燃服、穿秋褲、圍圍巾,腳穿靴來頭帶帽,厚厚手套離不了。”一句話勾勒出連鑄工人的畫面,這樣嚴實的一身裝備,再加上股股讓人窒息的熱浪迎面撲來,一聽這些都讓人渾身冒汗。來到轉爐爐前,只見轉爐里火紅的鋼水吞吐著火龍,有種讓人窒息的感覺,身上的汗腺像被擰開了開關,瞬間汗如泉涌。繞過轉爐來到爐后,正值轉爐出鋼,鋼水從轉爐傾瀉而出,爐后不時冒出火花,四處飛濺,美麗壯觀。為了避免燙傷,他們必須穿上特制的厚厚的阻燃服,帶上厚厚的手套,脖子上還要圍上毛巾,一年四季穿上秋衣秋褲,一是為了吸汗,二是為了防止飛濺的鋼花鉆進衣服里燒到自己。冬天還好一點,特別是在這幾天,熱得要命,一個班下來全身都要濕透十幾次。
順著參觀走臺一路進入連軋區域。連軋工序是軋鋼產線的核心工序,剛剛在初軋工序還是長方形的鋼坯,到這里后已經變成了成品棒材。連軋工序決定最終產品的尺寸精度和質量,所以一定要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臺上臺下操作工要緊密配合。連軋工序臺下,檢查鋼坯尺寸的操作工的工作環境,可謂冰火兩重天。當他們拿著檢查卡尺走近鋼材時,胸前鋼材表面溫度達980攝氏度。火烤胸前熱,風吹背后寒,說的就是他們。回頭望去,又一批棒材緩緩而來,燈光和紅色的鋼坯還有奮戰的人渾然一體。
輸送輥道上一根根紅彤彤的鋼管緩緩駛過,上千度的鋼管造成車間內環境溫度高達50℃以上,作為熱軋車間中檢員每天都要“全副武裝”的站在距離鋼管不到半米的地方對鋼管表面質量進行檢查,面對上千度的成品鋼材,他們沒有半點松懈,烤的通紅的臉上汗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落下,手上雖然戴著厚厚的長棉燜子,但干起活來一點也不笨,眼疾手快的發現表面缺陷迅速地進行標記,及時通知崗位人員進行處理。他們像一位哨兵,時刻巡邏在“火焰山”旁,不畏高溫,不懼酷暑,將公司產品質量嚴格把關。
持續的高溫天氣給鐵路檢修作業提高了不少難度。炎炎烈日下,滾燙的鐵軌熱浪逼人。雖采取“躲高溫”作業的方式,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和作業項目,但工作一天下來,他們的衣服仍然不知道有多少次汗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在他們背上鋪滿了的汗漬上,看到的是一個個不懼高溫、顧大局的平凡英雄的真實寫照。
調車員是為火車“穿針引線”的人,因是室外作業,不論刮風下雨,烈日酷暑,暴雪嚴寒,都會看到他們的身影。調車員常常在50攝氏度以上的鐵道上,一干就是三四個小時,衣服濕了干、干了濕,有時甚至黏在身上脫不下來。
在職工食堂,廚師們正在緊張地為職工準備午餐,此時室外溫度已達37攝氏度,灶臺前更是“熱火朝天”。對于廚師們來說,只要職工們能夠享用可口的飯菜,即便再辛苦他們也覺得值得!
高溫下,廠區內火熱的場景依舊,員工戰高溫保生產的工作熱情讓人動容,他們全力以赴,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戰高溫,斗酷暑,認真把關,精細生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出主人翁精神,充分顯示出為實現全年生產經營目標而努力的信心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