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報紙上看到一位名人的語錄,大意是:一個人的實際才能好比是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價好比是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值越小。這話是提醒人們不要對自己估計過高,不適當地把自己估計愈高愈不值錢!
最近在詩集《百色花》里讀到詩人魯藜的一首題為《泥土》的短詩:老是把自己當做珍珠/就時時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全詩僅此四句。詩的語言,再樸實不過了;詩的意旨,再明了不過了。可以說,它同上面提到的那位名人的語錄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涉及到人生活在社會上、人群中,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問題。
把自己視為“珍珠”,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總注重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過分理會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如何,常常疑神疑鬼,怕人說長道短,怕人小瞧了自己。甚至同志之間、朋友之間、家屬之間開一個小小的玩笑,本來是善意的,也經受不住。因此說,把自己當“珍珠”的人,其實是最缺乏自信心的人,也是最脆弱的人,這種人經受不起任何微小的顛簸,總是不順心,總是不如意,苦惱必然永遠陪伴著他。
把自己視為“泥土”,并不等于輕視自己,這是一種豁達而理智的人生態度。泥土最普通也最偉大。樂于做泥土,樂于讓眾人把自己踩成一條道路,一點也不渺小卑微,把自己的整個身心投入到大多數人為之奮斗的事業中,這需要何等崇高的胸懷啊!這又是何等壯麗的行為呵!快樂與幸福怎么會不陪伴著他呢!
有時候,別人在你耳邊吹風,說你是“珍珠”,唱一曲誘人的《珍珠之歌》給你聽,這時候你要格外小心,要格外提防。由別人的吹捧漸漸認為自己的確是“珍珠”,從而栽了大跟頭的人并不少見。
還是泥土可貴。泥土萬歲!
作者:夏陽